admin

帕森斯职业人匹配原理内容,帕森斯的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admin 素质提升 2024-05-27 42浏览 0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的三原则

1、特性一因素论认为个别差异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个人心理与行为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能力模式及人格模式又与某些特定职业存在着相关。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人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机会,人的特性又是可以客观测量的。

2、人职匹配理论反应的是:“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特性-因素论特性一因素论(Trait-Factor Theory)的渊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建立在帕森斯(F.Parsons)关于职业指导三要素思想之上,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E. G. Wil lianson)发展而形成。

3、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4、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又称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于1909年提出的。在他的著作《选择一个职业》中指出,人与职业的匹配是职业选择的核心问题。

5、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职匹配理论主要是指个人的能力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匹配。人事选拔领域中有两种重要的选拔模式:人职匹配和人与组织匹配。人职匹配主要是指个人的能力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匹配。

6、社会改革的推动者:作为一位社会改革家,帕森斯深刻认识到职业选择对于个人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他通过职业指导工作,旨在帮助人们找到与自身特性相匹配的职业,从而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人满足感。

帕森斯的特质又称为帕森斯什么理论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

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是美国波士顿的一名大学教授。特质因素论有时候也被叫做“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也被叫做“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1909年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这本书中,提到“人跟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这样一个观点。

特质因素论。特质因素论也被称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该理论由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于1909年提出,是职业辅导的奠基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特质因素论的核心在于人职匹配,即个人的特质与职业的要求相互匹配。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三个原则:第一,特质是可测量的。第二,人类行为可以通过特质来预测。第三,特质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用来描述和区分个体之间的差异。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五个维度: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外向性。

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特性匹配、因素匹配两种类型。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性)。通过心理测量及其它测评手段,获得有关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的个人资料,并通过会谈、调查等方法获得有关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

特质因素理论:又称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帕森斯职业人匹配原理内容 的文章